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23-07-10浏览次数:10

  坚持“两个结合”,就要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加具有“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的高度自觉和坚定自信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可以为回答今天的时代课题提供智慧和启示

  延续中华民族“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党的二十大前夕,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在所作的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体现着“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的高度自觉和主动。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扎根中国土壤,方有源头活水、充沛养分;坚持独立自主,方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坚持“两个结合”,就要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加具有“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的高度自觉和坚定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立足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

  这些年,“未来已来”这个词很流行,但也不能忘了“过去未去”。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水往哪个方向流,与现实的实践需要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比如,今天全面推行的河湖长制,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的治水智慧。在古代,基层水利管理者负责维护日常用水秩序、修筑堰坝、疏浚圳沟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渠长”“河长”“湖长”等均可见于传世文献。先贤们在水利管理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当今的河湖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现在,河湖长制带来河湖“长治”,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小切口”带来了“大转变”。由此来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可以为回答今天的时代课题提供智慧和启示。方此之际,只要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既定奋斗目标。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变革和开放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面向未来,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我们的道路无比宽广、我们的前景无比光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