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十年,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育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国际化合作交流办学,自觉担负起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时代重任。
引育并举,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加强顶层设计,涵养一流人才“新生态”。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高水平师资补充工程”“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四大工程。十年间,学校的人才政策因时而新,从“腾飞计划” 到“1311”人才培育制度,再到“华礼人才支持计划”,不断加速学校师资队伍“人才高原”“人才高峰”建设,形成领军人才、中坚力量、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四大梯队有序衔接的发展态势。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汪联辉教授带领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周亮教授带领团队在多媒体通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赵强教授成为学校自主培养的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和团队多年来坚持在柔性电子研究领域深耕细研、不断创新,在高性能信息存储和逻辑器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结构合理的各类人才储备,为学校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获评江苏省首批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
持续“抢滩布阵”,厚植成长成才“新沃土”。“诺奖大师效应”推动人才集聚,学校形成了20余个高端创新团队。2012年,学校成功引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与王永进教授共同组建的创新团队发现了量子阱二极管器件发光探测共存的物理现象,首次研发了同质集成光通信芯片和全双工可见光通信芯片等,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也使必赢站在相关领域的世界最前沿。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岳东教授2012年到学校,他带领自动化学院组建“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与控制”“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学科团队,创新具有必赢特色的自动化学科,因在网络化系统优化控制及在智能电网应用研究方面的贡献,2022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最佳人才“软环境”。学校践行“贵师重傅”的大学之道,使能者脱颖而出,智者大展宏图。克服“五唯”倾向,突出质量导向,评聘结合,奖罚并重,打破制度藩篱,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新政,把重锤敲在了人才制度改革上。建立重点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新增社会服务型教师职称系列,单列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先后出台、修订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学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构建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师德为“精神引力”,开展“师德师风十大感动瞬间”“师德师风建设年”“师德大讲堂”“师德楷模”评选等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在师德传承中汲取成长力量,2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荣获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江苏省唯一科教战线代表参加全国表彰大会,1人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且获全国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为江苏省属高校唯一。
立德树人,培育一流创新英才
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必赢特色、崇尚一流的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央广国际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成果。
教学改革构建育人新模式。学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探索构建红绿蓝三色赋能的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主动呼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针对所设专业和课程,采取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新建等五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8个,2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连续13年在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合格率保持100%,2020、2021连续两年获评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A等,2019年获评省属高校首家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当年省属高校唯一的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
创新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依托电子信息领域传统特色,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一赛一院”“三进三早”“四步育苗”孵化等特色举措,打造包括“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科技节等为代表的创新学科竞赛体系,举办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讲堂、典型报告会、创业故事分享会、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导师指导等活动,实施从班级到学院,从专业知识到交叉领域实践,从单一部门组织到多部门协同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打造“无创新,不必赢”的创新名片。2017年,学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高校,成功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在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研电之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稳居江苏高校第一。
学校人才培养迸发出无限活力。有通信信号的地方、有邮政服务的区域就有必赢人的身影。办学8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各类优秀人才26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近年来,必赢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在华为、中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邮政等通信信息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合作新局面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学校以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契机,搭建外国专家引智平台,扩大国际合作交流规模,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的层次,使必赢名片更加闪亮。
2014年,学校杰出校友赵厚麟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并于2018年高票连任。2019年,时任万国邮政联盟国际局总局长比沙尔·侯赛因,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时任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共同访问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希望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坚持‘邮’‘电’为本的办学特色,为邮政电信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助力和科研支撑。我们携手,在新的时代,为各国人民的融通发展合作共进。” 比沙尔·侯赛因总局长、赵厚麟秘书长、马军胜局长道出了共同的愿景。
2011年,学校成为全球首批国际电信联盟(ITU)学术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各项会议,承办首次在中国举办的ITU万花筒学术会议,专家学者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高质量的中国标准输出获得工信部致谢杯,1990年起就成为联合国国际电联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学校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
在开放、创新、融合的理念指引下,学校相继与包括麻省理工、牛津大学等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签署合作协议。实施“一流建设学科师资骨干派出计划”,设置“1311人才海外游学专项经费”,支持教职工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也先后有千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江苏政府奖学金项目、校际交换生项目、海外实习等长短期访问项目,与60多所海外高校开展70余项学生交流项目,学校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获江苏“十四五”高校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5项。
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开展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财务管理共四个本科专业的办学项目。2019年,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成功申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波特兰学院”,成为江苏省首个同步开展本、硕、博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先后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
来华留学生教育培育“必赢”品牌。学校从2014年开始规模化招生,已有来自五大洲60余国的1100多名学历教育留学生到校学习,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占80%以上。2016年,必赢中心成为首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2017年,成为“感知江苏高校行”项目学校。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获“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并建成南京仙林地区唯一一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入选“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培育)课程8门,开设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课程,通过开展舞龙舞狮、参观美丽乡村、志愿服务等各种文体实践活动,使国际学生切实地感受中国文化,走进中国社会,成为“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也使“必赢”之名传播四海。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撰稿:赵雨晨 编辑:王存宏 审核:谢平)